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民生之源。近几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把推进全民创业、促进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来抓,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带动就业活动,有力推进了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茌平县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主管部门,我们组织专人就进一步推进我县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创业促进就业情况
近几年,我县创业就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失业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一是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保持稳定。二季度末,城镇新增就业4641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1.9%,城镇登记失业率1%。二是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呈增长势头。据工商部门统计,截止2013年6月底,全县注册登记个体户12263户,提供工作岗位3.4万余个,与去年同期比增长1.77%,私营企业1750户,从业人员83201人。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县私营企业开户数和从业人员逐布增加,呈现较快增长势头,受金融危机影响2013年上半年个体工商户明显减少。三是我县共举办免费创业培训6期,培训215人。累计发放小额贷款2000余万元,427余人通过创业扶持成功创业,间接带动2600余人就业。全民创业的良好发展状况,直接对我县财政税收、城镇就业、农民增收、区域经济活力的增长,具有直接的拉动效应,贡献不断增加。今年实现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367人,再就业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二、我县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面临的问题
我县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中有以下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从创业方面看,主要表现在:一是创业宣传的声势不够大,宣传面不够广,还没有形成创业就是就业的社会氛围。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民众积极参与创业的社会氛围不够浓。二是全民创业的意识不够强。外出打工的多、回归创业的少;等待观望的多、投身创业的少。有的守家恋乡、安于现状,满足小富即安;有的办法不多“等、靠、要”,宁愿选择被动就业,不愿选择主动创业。无论是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还是农村转移到城镇务工的富余劳动力,寻求创业之路的比例小。三是适合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机会不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较低。高校毕业生有的创业后,因缺乏创业的能力和技能,社会资源匮乏,职业发展方向不清晰,导致其创办的企业存活期较短,成功率较低。四是创业的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创业信息不畅,创业项目缺乏引导,创业融资难,创业人才匮乏,创业场地有待配套,创业服务有待改善。五是创业者创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我县开展创办和改善企业培训(SYB)已有四五年了,虽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创业培训还是不能覆盖到所有需要创业的人员,为创业人员的创业能力提升培训较少,没有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实践的孵化基地。
从就业方面看,主要表现在:一是就业观念陈旧。城镇很多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观念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高度依赖政府的安置,缺乏适应市场选择职业的主动性。二是就业困难群体的安置就业,尤其是“4050”人员的就业难度大,影响社会的稳定。三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不可忽视。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每年在1万人左右,要解决这一问题,任务艰巨。四是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据调查,企业技能型工人需求较大,而城乡劳动者有的又因缺乏技能找不到工作。五是就业指导协调的力度较弱,重职业推荐轻职业指导。对农民工的就业培训,受训内容与农民工的需求有差距。据调查反映,培训侧重一般技能的多,培训方式单一,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职业培训规模和数量不大,针对性不强,培训内容与就业岗位对接不够,培训专业技能层次、质量不高,难以达到稳定就业的目标,培训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三、对我县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建议
1、进一步营造社会氛围,切实提高劳动者素质。一是营造社会氛围,大力倡导创业是时代的潮流,创业是时代的责任,创业是时代的需求,自主创业光荣。加大创业光荣宣传的力度,系统地宣传创业政策、创业项目、创业环境、创业典型,营造人人想创业,人人敢创业,人人会创业的社会环境,营造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政策扶持创业的社会氛围。二是树立创业就是就业,就业必须创业的理念,让广大劳动者尽快从计划经济体制中形成的就业观念中解脱出来,以市场为导向,以技能为支撑,根据企业需求,转变自身观念,寻求创业就业。
2、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为创业就业提供服务。一是切实提高县乡就业服务体系业务水平,为我县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服务。争取各方面力量积极组织建立创业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和创业项目资源库,更好地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创业培训、政策咨询、小额担保贷款和创业跟踪服务。二是积极推进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发展,加大对创业者的资金支持,让小额贷款进一步催生“创业潮”。进一步降低或取消反担保条件,增加贷款有效需求,延长贷款期限。三是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就业服务工作。积极引导有关部门在人才招聘中优先吸纳在校大中专毕业生,不崇外排内,切实落实好已出台的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优惠政策。
3、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开展就业帮助,帮助就业弱势群体解决困难。当前,我县就业弱势群体,主要是城镇居民中年龄偏大、劳动技能单一、文化素质较低的失业职工,政府各部门一是要充分发挥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和稳定就业的功能作用,加大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及时有效地帮助困难企业解决问题,稳定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是要积极帮助就业弱势群体转变就业观念,加大职业技能培训的力度,提高他们适应岗位变换的能力。三是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吸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对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的单位,按规定缴费比例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同时鼓励其灵活就业,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